【南方日报】点赞广东好医生|中山一院李怡:全天“待机”的救“心”人

2020-12-17

    早上7点,李怡的身影一如往常准时出现在重症监护室里。交班前,他仔细询问患者情况。“李医生,怎么这么早来!昨晚有没有休息好?”一名患者关切地询问。昨夜,李怡快1点才下班,与他上早班的时间间隔不到6小时。

    李怡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医师,虽年仅45岁,却已在心内科临床一线摸爬滚打21年。近日,李怡获第四届“广东好医生”奖。多年来,他始终坚持24小时全天候“待机”,用心救“心”,将近百位濒临死亡的心血管患者拖出鬼门关。

 

李怡

 

“磨刀”22年,心系祖国挑重担守一线

 

    庚子年初,新冠肺炎来袭,了解到武汉疫情情况后,李怡即刻备好行囊。“请派我去武汉,我已做好准备!”得知医院发出紧急驰援武汉人员招募通知,李怡立刻向医院党委请缨。得到同意后,他带领着心血管团队1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。作为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里资历和年纪“双高”的“老大哥”,他不甘居于“幕后”,奋勇冲上临床一线。

李怡和团队

    刚到武汉时,由于新收患者、危急重症病人数量较多,李怡主动要求全程待在隔离病房中,发挥内科医生的专业优势,迅速处理、救治患者。

    那时,防护服一旦穿上,就要持续工作近7个小时,“大家非常团结,毫无怨言,一直坚持到病房收满了,病人情况基本稳定,我们才恢复了正常的轮值制度。”李怡说。

    武汉战疫归来,结束为期14天的休整后,李怡很快又忙碌在病房里。尽管已有一段时间没做复杂手术,他依然成功为一位急需换心脏瓣膜的82岁高龄患者进行微创换瓣手术,术后仅一周,患者便顺利出院。

    精湛的医术与李怡刻苦的学习经历有关。心脏科医生的学习曲线长,业内一般认为是“十年磨一剑”,但李怡手术技艺的磨练,至今“磨”了22年。

    18年前,他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心脏中心进修,学习心脏介入术。其间,在导师的指导下,李怡个人介入手术量达到该中心手术量60%以上。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技术,使得医院向他提出留任邀请。

    “中山一院当时已采用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手段,国内的患者非常需要熟悉急诊介入治疗方法的专家,于是我毅然决定回国。”李怡说。他挑起了中山一院导管室一线工作的大梁,开启了几乎全年无休的急诊手术工作生涯。

 

帮扶基层,留下一批“带不走”的医生

 

    健康所系、性命相托。在同事眼中,李怡始终将患者摆在第一位,是充满人情味的医学专家。

    “有一天晚上,李医生晚上11点多做完手术后回家,凌晨3点多,又看到他跑回医院手术室救人。”李怡的同事回忆道。

    12年前的一个夜晚,李怡的夫人预产期已到,但当天他刚好需要值班。尽管担心夫人的情况,他仍坚守岗位,为一名急诊患者做手术。

    手术刚顺利结束,李怡就收到夫人羊水已破、准备生产的消息。他轻声安慰做完手术的病人,细致地跟管床医生交代好患者的情况后,才赶忙跑回家将夫人送往医院。

    “要按时服药,要好好休息,注意药物的服用方法。”患者出院前,李怡总不忘苦口婆心地嘱咐。

 

李怡工作照

 

    在李怡的日程表中,布满了各个地区基层帮扶活动的手术安排。他积极指导兄弟医院及基层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,带动当地医院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,使基层患者治愈率逐步提高。

    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”李怡说。他指导中山大学惠亚医院、广州市第十二医院、潮州市中心医院等医院,从“零”起步,将先进技术及复杂病变的治疗方法传授给了14个医院的医生们。

    在潮州中心医院帮扶时,李怡每两周一次到当地为医生讲课,手把手指导他们做手术。在他的教导下,潮州中心医院的医生们进步显著,他们纷纷对李怡表示感谢。“我最希望看到你们不需要我的时候!”李怡笑着说。

    【记者】陈理

 

报道链接:https://static.nfapp.southcn.com/content/202012/17/c4454732.html?colID=2147483647&firstColID=1374&appversion=7000

报道时间:2020-12-17